话题:如果要给数据安全下一个定义,应该如何理解? - 品至安防-方案下载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网络技术 >

话题:如果要给数据安全下一个定义,应该如何理解?

2022-02-27 09:34:16803人已围观 0


如果要给数据安全下一个定义,应该如何理解?



观点1:

个人观点,每家公司由于需求不同,内涵可能都会不一样,但我梳理的框架是,要先回答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我们负责的“数据安全”范畴中

(1)“数据”是指公司控制范围内流转、存储的所有数据吗?还是仅指识别、分级后的需要加以控制的数据?

(2)“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吗?格式化数据大体指的是数据库、大数据平台存储的数据,以及应用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流转的数据;非格式化数据大体指是各种办公文档、文件、聊天记录、邮件、图片音视频等。

(3)“数据”包括电子数据、纸质数据吗?

(4)以上定义的“数据”有可能会包含员工的个人数据吗?比如聊天记录、个人文档图片、邮件等,都是什么形态存在的?

(5)“安全”指的是什么意思?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追溯性中的哪几个?除了通常说数据安全要做到防泄漏、防滥用、防篡改,“安全”一词还包括什么含义?

(6)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追溯性分别要做到什么地步?是绝对不允许泄漏,还是允许低频度、低危害的泄漏或滥用?完整性强度要达到怎样的状态?追溯能力要达到什么状态?

某些行业,“安全”还隐含“自证清白”的目标,也就是万一有投诉或者外部调查,自己可以举证自己是否清白。这个可以列入到追溯能力的定义中。

(7)“安全”的状态、强度,对于不同密级、敏感程度的数据是否有区别?如果有,是怎样的?

(8)如果你是数据安全负责人,你未来如何评价数据安全工作的好坏,如何向客户、领导展现工作质量的高低?

 

识别清楚以上几个问题,才能真正把数据安全工作的目标、内涵、边界定义清楚。



观点2:

DAMA的数据安全定义:数据安全包括安全策略和过程的规划、建立与执行,为数据和信息资产提供正确的身份验证、授权、访问和审计。虽然数据安全的详细情况(如哪些数据需要保护)因行业和国家有所不同,但是数据安全实践的目标是相同的,即根据隐私和保密法规、合同协议和业务要求来保护信息资产。


观点3: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数据的级别会改变,应当适当实施对数据级别变化的调整做出控制的变化。3.数据就是个符号,可以有表达的内容的都可以看作是数据。4.个人数据的定义也会改变,制定数据保护的时候切记不能对范围和性质定死。增加后期改造成本,延长合规生命。5.安全指的是在数据占有权中占据优势主导和利益被安全保护的地位。6.没人看没威胁做到什么地步都是过多投入,有时候数据也是有时间效力的,加快数据产出和价值过期,也是对利益的保护。7.就像股票,本来没价值,炒的人多了大家都信了,很多安全级别可能是假的。



话题三


如何理解零信任架构的落地必须要以数据安全为核心目的”?




观点1:

我认为,现实世界中,安全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对比网络空间中,生命安全=网络身份安全,剥夺了网络身份,即失去了存在,而财产安全就对应者“数据安全”,网络空间中一切都是以数据形式存在,数据的CIA安全属性都要达到才算安全,而“网络安全能力”是为了达到这些数据安全目标,实现数据安全能力的目的。一管之见,请各位批评指正。


观点2:

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这是3部法律,说明核心不一样,要不只要制定数据安全的法律就行了,网络空间安全包括DDOS和智能终端安全,劫持不比数据安全次要,零信任架构的核心应该是网络身份,至于网络身份是否只能是数据,这点还想不出例外,前两个主要针对国家主权 后者针对个人。


观点3:

零信任是一种理念,各个安全领域都适用。比如在网络安全部分,实施网络隔离,甚至微隔离,不也是零信任的落地方案之一吗?同样以网络身份为基础,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技术方案落地这个信任架构。


观点4:

零信任三大技术,SDP、IAM、MSG,在国家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就用的非常好。SDP即软件定义的边界,外部疫情人员进入国内要隔离,IAM即二维码持续身份验证永不信任;MSG微隔离,即每个人戴口罩。可以类比的。美丽国前期不愿意戴口罩,就是要性能不要微隔离。




话题四


信息分类方案应该A. 考虑安全漏洞可能的影响。B. 以电子形式对个人信息分类。C. 由信息安全经理执行。D. 基于风险评估”这题答什么?




观点1:

正确答案是A,解释一下。A. 数据分类由资产的业务价值(即信息丢失、损坏或泄露对业务的潜在影响)确定。B. 以电子形式对个人信息分类是不完整的答案,因为其针对的只是一部分组织数据。C. 由数据所有者根据已接受的安全标准执行信息分类。D. 特定资产面临的风险不是分类依据,资产损坏的潜在影响才是。



观点2:

还我的话我选D,如果需要去判断分类需求,就需要看谁是权益主体,如果需要执行具体措施,也需要看谁是具体管理人,题面没有限定数据范围,那就应该是全数据集合。数据集合的权益属主,应该就是数据owner。风险评估评估损坏后的结果和影响,应该也涉及这种。


观点3:

风险评估应该是事前,事后就不叫风险了,应该叫风险事件,算事件案件,已发生。风险是客观的固有的,评估是主观的,分类分级就是主管的占多,为了尽量客观,一直强调权益属主。


观点4:



观点5:

我觉得分类和分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说classify这个词对应哪个翻译 我还是觉得分类更准确。人、软件、服务是分类,软件可再细分级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又可再分级。这样定义下来,更规范、更一致,挺好。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1437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