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统管”:以视频数据资产化驱动城市运行体系建设 - 品至安防-方案下载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新闻 >

“一网统管”:以视频数据资产化驱动城市运行体系建设

标签:一网通管十四五个规划智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感知体系

2021-12-22 20:11:392335人已围观 0


一、“一网统管”的政策背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统管”的概念源于上海在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中的经验总结,目前已成为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当前,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一网统管”纳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范畴;从某种角度上讲,“一网统管”已成为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一网统管”的核心是数据资产化



“一网统管”可以简单理解为:以问题为导向,以事件为驱动,利用数字化技术融合机制创新,实现从“及时发现问题”到“及时解决问题”的线上线下协同联动。在数字经济时代,“一网统管”的本质是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汇聚、治理、分析、管理,以数据流驱动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的重塑,支撑城市治理、应急和服务,推进城市治理方式的变革。


三、视频数据资产化的前景与挑战



1. 视频数据是城市感知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数据资源
当前,中国及全球经济正从增量经济迈向存量经济时代。然而对于视频行业来说,增长仍在继续。2021年9月,在IDC发布的一份物联网报告中指出,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IP连接量年复合增速为17.8%,到2025年总连接量预计将达到102.7亿。在IDC 2020年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视频监控产生的数据约18.1PB,占同期物联网数据量的83.1%,构成物联网数据的主体。
由此可见,视频数据已然成为当前城市物联数据的主要来源,也是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最重要的数据资源。以浙江某地级市为例,建设10万路视频监测点位,平均每天产生4120TB视图数据,这个数据体量远远大于该市其他政务数据的总和。可以说,视频数据就是当前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一座数据宝库。
2. 视频数据资产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视频数据资源存量丰富,其价值远远没有被真正挖掘,在数据资产化方面还存在以下现实挑战:
一是资源缺乏整合管理。总体上来看,视频数据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基本属于各单位自行建设,缺少统一平台汇聚、统一编目管理、统一资源调度,导致视频资源跨网隔域,分散存储和应用,缺少资源的统筹监管。
二是前端缺少统筹规划。当前视频系统基本为各单位从行业属性出发建设,缺乏从城市感知体系角度来统筹规划,导致重复建设、一杆多机现象严重,投入产出比低。
三是单位之间共享不足。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各单位对于视频数据资源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在集约化建设背景下,各单位对视频数据资源的共享需求也同样快速增长,但在管理体系、共享交换机制、安全边界等的欠缺,导致视频数据共享严重不足。
四是应用缺乏深度广度。视频数据资源,纵向上在事前预测预防、事中应急指挥、事后复盘分析等深度应用不足;横向上在数据融合、智能解析等方面,主要集中在警务、城管、应急等少数部门,需进一步提升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五是数据标准与规范缺失。视频数据的深度应用,还有赖于数据治理机制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当前视频数据尚存在缺乏建设、接入、治理、共享、管理等相关标准,直接影响到视频感知及应用体系的发展和演化。
综上所述,视频数据资产化面临着标准规范、数据共享、价值挖掘和机制体制问题。
3. 视频数据资产化的条件趋向成熟
(1)需求驱动。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视频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感知技术已经渗透到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企业生产、智能家居等方方面面,业已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推进,政府各部门利用视频数据提升业务应用的需求逐日剧增。其中政法、警务、城管、水利、应急、气象、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于视频数据在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综合执法、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方面的需求明显,而当前视频系统烟囱式建设和单一型应用严重制约了视频价值的释放,这就要求必须从整体政府层面统筹考虑视频数据的统一汇聚、共享和应用。
(2)技术驱动。吴军在《智能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与机器智能相伴而生,促进物联网从感知到认知并智能决策的升华,催生了智能化时代。当前智能技术在视频行业的应用已进入技术智能驱动业务智能,业务智能引领技术智能建设的阶段。同时,随着城市治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的建设,城市管理者手中积累了大量视频数据,如何有效挖掘这些数据潜在的价值则成为技术智能迈向业务智能的关键。
所谓“技术智能”可以简单理解为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监控场景中的视频图像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场景中的人、车、物等关键信息,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建模并形成相应事件,最后以告警方式呈现给系统管理者,最终实现“以机换人”效果。
所谓“业务智能”,就是指从场景化角度落地智能,将场景、机器、事件、人和机制等要素直接串联起来,包括事件智能识别、事件自动流转、事件协同处置等,实现“一网统管”中各要素的最佳配置。
“始于场景,又闭环于场景”。以城管部门为例,负责整治街面违法行为是其业务之一,而街边出店经营则是具体的违法行为场景。针对这类场景,首先划定禁止出店经营区域,当有人员在该区域内摆摊经营时,若超出设定的业务规则系统就会自动预警,平台将告警信息自动流转至对应协管员或网格员,同时现场抓拍的照片、视频和报警记录都将形成证据链以备查证。另外,通过前端设备、目标、店的绑定,实现将报警事件直接关联到人,结合电话、短信方式通知店主,实现非现场、无接触式执法,若店主及时整改,则不进行违法处置,从而在技术服务业务的同时让技术应用更有温度。
在业务智能的实现过程中,基于场景的智能算法是关键。基于行业的探索和深度实践,大华股份已经积累了100种以上场景化的智能算法,配合视频数据治理平台,能有效推进视频感知能力与“一网统管”业务场景的深度匹配。同时,依托“城市治理”已建平台的能力,构建城市级视频感知中台,进一步整合警务、交通、水利、人社等政府部门资源,形成城市级视频数据资源池,实现对全市视频数据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治理和统一共享。
(3)政策驱动。国家相关部门指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安全视频数据已经迈入资源共享交换阶段,目前山东、浙江、广东等地都在规划或出台公共视频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方案,将为社会治理智能化提供重要支撑。


四、“一网统管”实践案例



济宁市“视频超感中心”于2020年10月启动建设,通过建设感知管理、算法管理、事件管理和能力开放4个中心,构建山东省首个上线的城市级视频感知中台;通过“汇聚、融合、赋能”三个环节,实现城市级视频数据资源的汇聚治理、集中解析、智能调度和开放共享,成为济宁智慧城市“一网统管”运行体系的核心支撑。包含以下内容:
(1)视频资源“一网汇聚”。将原来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视频资源进行整合、汇聚、治理,并结合业务场景加载相应智能算法,构建“一视频多算法、一视频多流向、一视频多用途”的开放融合共享支撑体系,让视频数据资源蕴含的价值得以释放。目前,平台已经接入至少8.6万路公共视频资源,对外统一提供资源搜索、共享申请、资源建设申请等服务。
(2)视频资源“一网共享”。平台通过能力开放中心以服务的方式对外提供视频监控调阅、智能算法申请、事件预警订阅等功能。目前,平台已上线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城管市政、水利水务、生态环境等70余类智能分析算法,后期将进一步完善物联感知和数据接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及时、更全面、更准确掌握城市的特征状态。
(3)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以视频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通过数据汇聚、治理、分析、管理打造集约化城市视频感知中台,实现数据、算法、算力的共享,解决城市视频资源分散、智能解析应用不足、共享开放能力缺乏等问题,助力济宁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同时,通过事件管理中心融合多种事件来源,并对事件处置进行全流程监管;针对应急突发事件,依托综合指挥中心进行跨部门业务协同,推进济宁“事件及时全面感知、问题及时协同处置”的“一网统管”城市治理体系建设。


五、视频数据资产化在城市治理中的发展展望



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背景下,视频监测数据叠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基于视频物联、5G等技术能够随时随地感知、测量城市运行参数,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的动态实时感知;同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对跨时间和空间的城市运行数据进行整合、存储、挖掘、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城市运行规律,打造“城市之眼”,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其次,当“城市之眼”感知到异常事件后,通过融合无人机现场喊话、短信自动提醒、智能终端双向语音、后台积分制管理等非现场执法方式让城市综合执法更有温度。再次,基于城市运行数据,结合业务诉求,构建场景化计算模型,深度挖掘视频数据背后潜藏的价值;同时通过正负反馈机制,不断迭代算法模型,通过业务智能不断牵引技术智能,让城市治理更加科学。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1437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