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标公示 >
中电科智慧院:1.97亿中标深圳政务云二期(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数网专区)
6月2日,深圳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深圳市政务云二期(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数网专区)成交公告,
中标供应商: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标金额:19718.6万元。
一、项目情况
总体要求:
本项目需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对新增的信息化基础资源(含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等)的需求。构建集约化的基础资源平台为数纽、数链、数盾、数脑等上层模块夯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整体架构如下图: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整体规划,总体架构分为数网、数纽、数链、数盾、数脑五个部分。基于深圳市智慧城市的集约化建设原则,以及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整体规划,粤港澳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中的数网部分由深圳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承建,通过数纽来提供云化的服务能力,支撑数链、数盾、数脑的业务系统。同时因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特殊性,数纽云平台以及数链、数盾、数脑等单独建设。
本项目要求建设互联网区和政务外网区两大分区,两个业务分区相互独立、物理隔离,业务系统根据与外界数据交换需求选择分区进行部署。根据项目实施要求,投标人需部署满足需求的基础计算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部署在采购人指定的IDC机房,未来需纳入全市一朵云统一管理。
1、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要求
本项目所采购基础设施硬件部署于数网系统中,承载数盾、数链、数脑应用的资源需求。
投标人需提供包括各类计算存储等基础硬件设备,提供服务器集群支撑和足够的横向扩展能力,满足各类应用系统的发展规模、发展数据总量、日均数据增量、数据类型、应用计算能力等需求。
2、网络建设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数网业务专区物理网络基础架构是云的底座,需要承载所有应用的数据交换。投标人在规划建设整体网络架构时,应按照“分区+分层+分平面+安全”的建设理念,遵循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原则。
整个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应分为互联网Region、政务外网Region两大业务分区和运维管理区。两个业务分区,相互独立,物理隔离,业务流量仅能通过网闸/防火墙相互通信。在数据中心内部接入交换机将网络划分为存储、管理、业务和带外管理,网络平面之间物理相互隔离,互不影响,避免各类网络之间的竞争造成堵塞,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3、安全建设要求
投标人在进行安全规划建设时,需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从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安全管理中心等方面落实安全保护技术要求,建成后的安全保障体系要求充分符合国家等级保护标准,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在两大业务分区安全建设时,投标人应通过相关安全设备为互联网安全出口区和政务外网安全出口区提供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相关功能。在运维管理区,投标人应按照等保2.0第三等级要求,部署日志审计、网管系统、堡垒机等安全设备,提供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及安全审计功能,全面提升用户网络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4、备份建设要求
为保护粤港澳大湾区云数据中心的业务数据,有效控制数据安全风险,并降低数据安全管理成本,投标人应提供基于虚拟机、数据库、文件、视频和图片的在线数据保护功能,应提供一个统一、可靠、安全、可管理的统一数据备份服务。据统计,投标人需提供1PB以上备份空间给虚拟机、数据库、文件、视频和图片等备份使用。
二、中标情况
候选中标供应商名单:
中标供应商: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19718.6万元
随机图文
“挂证”走向末日!3月1日起,交易系统将自动比对项目负责人社保!
来源:广州市住建局、各省市住建部门、建设通 近日,广州市发布了关于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社会保险缴纳单位信息比对工作的指引。自2022年3月1日起执行。明确: 1、交易系统将自动比对项目负责人社会保险缴纳单位信息,查处打击招投标活动“挂证”行为。 2、拟派项目负责人在签字确认投标文件时,应确保社保信息与投标人的一致。交易系统比对后发现一个苦逼项目是如何诞生的
电工基础知识分享:相线、中性线和火线、零线
电工基础知识分享:相线、中性线和火线、零线 首先虽然我们从事的弱电相关,但是和强电打交道非常频繁,虽有电工的基础知识应该就要作为常识需要知道,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强电的基础知识了。 在任何一个电路中,电路不工作时,线上有电压(俗称带电)的线,叫做相线,线上无电压的线,叫做中性线。 在单相电路中,为了更形象、更好理解,为相线和中性线又分别起数字化的浪潮:掘金“智慧楼宇”大市场
所谓iBUILDING数字化平台,它不仅是数字化全栈式服务平台,也是一系列的行业解决方案。在美的楼宇科技总裁管金伟看来:“楼宇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所以在iBUIDING 出生的那一刻起,它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基于国家数字化方针,产业智慧化升级,为建筑打造的“低碳节能、智能运维、创新技术、生态互动”于一身,而随着“碳中和”“新基建”“数字经济”政策的叠加,建筑的智慧化之路,不仅极大的左右了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