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十大理念! - 品至安防-方案下载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管理五要素 >

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十大理念!

2022-04-09 09:35:2713502人已围观 0

  学习任何技术,都必须上升到学习相应理念甚至思维方式的高度,以便真正把这种技术学到心里去。学习项目管理的技术,当然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说,学了项目管理,但没有什么用,那是因为他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的技术层面,并没有理解和掌握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没有借助项目管理方法来改进自己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用项目管理方法做事,其实是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大变革。


以下为项目管理的十大理念,值得认真琢磨。


01整合创造优势

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做事,特别强调整合,即通过找出和利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你的资源太少了,你就要设法整合别人的资源,为你所用。


如果你的工作太多了,你就要设法把几件工作协调起来完成,以便在做这件工作的同时,就至少是部分地在做那件甚至那几件工作。如果你的成果不够大,就要设法整合出一个更大的成果,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例如,年轻人的阅历尚浅、人际圈尚小,就一定要设法找到自己的成长导师,以便利用导师的阅历和人际圈来促进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年轻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事情上,通常应该有不同的导师。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发现导师并整合导师的资源为己所用,对年轻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02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
  项目管理非常强调在规定的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要求之下做出既定的可交付成果。客户想要的就是结果,领导想要的就是结果,至于你怎么把结果做出来,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某天,我与朋友在餐馆就餐,服务员拿来的米饭是冷的。我问服务员:“米饭怎么是冷的?”于是,服务员就向我解释米饭为什么是冷的:用于热饭的微波炉坏了。其实,作为顾客,我一点都不关心米饭为什么是冷的,我想要的就是一碗热米饭。


  网络上有一则小幽默,说是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成功是会消失的,失败是会积累的。其实,我们有办法让成功永不消失,那就是把成功固化为一个又一个可视的可交付成果。这种可视的可交付成果,不仅使你能够向别人展示你的成功,而且能够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从而有助于你取得更大的成功。真正促使一个人不断努力的动力,其实是成就感!


  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有利于人们有目的地开展活动,确保在动用资源开展相关活动之后取得理想的结果。这样,就可以防止为做活动而做活动。可以说,任何不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的活动,都是在做秀。做秀的活动,做的时候热热闹闹,做完了之后却什么也没有。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请问问自己:我想要通过做这件事取得什么可交付成果?


03时间非长河

  过去,人们常把时间看成永续不断的“长河”。一件事情,今天做不完没关系,明天接着做;明天做不完也没关系,后天接着做……因为时间永远都会有。但是,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把时间看成临时的、一段一段的。做事情,必须按时开始、按时结束。


如果每件事都能按时开始、按时结束,资源浪费就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如果每个人的工作都能按时开始、按时结束,组织的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经营业绩就会大大改善。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按时开始、按时结束工作,都是提升执行力的法宝。


按时开始、按时结束,道理很简单,但多少人能一贯做到?如果你想要成功,难道不应该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变成自己的习惯吗?如果大家想要更好地合作,难道不应该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变成每个人的习惯吗?如果组织想要取得更大的业绩,难道不应该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变成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吗?


04经验不是用来照搬的
  注重独特性,是把工作当作项目来做的重要原因,因为独特性是项目的风险所在,是项目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做项目的人的激情所在。只要你有心,做出特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独特的你,一定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出特色。


例如,你可以在某件事情上比别人先走一步,你可以设法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方面,你可以挑战传统、挑战习惯(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和习惯),你还应该做几件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来减少自己的替代品。


  很多人容易“跟风”,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很少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另样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跟风,似乎风险小。其实,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跟对了,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与别人没有任何差别;跟错了,则是你自己百分之百的错,因为别人不可能替你弥补损失。


  跟风,其实就是凭以前的经验、别人的经验做事,导致太多的事情简单重复。凭经验做事,并没有错;但是只凭经验做事,就错了。过去的经验,只能证明在过去有效;别人的经验,只能说明在别人那里有效。即便仍然有效的经验,如果大家都照此做,你也照此做,那在你这里也许就失效了。所以,无论多么好的经验,都只是用来借鉴的,绝不是用来照搬的。


0目标要逐渐细化
  目标不能实现,不一定就是太大了,很可能是没有具体化、可操作化。在传统的“模糊美”文化之下,人们不善于甚至不屑把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模糊的目标,留给人们较大的想象余地和灵活性,而与之相应的代价是可实现性差,且没有硬性标准来衡量其实现与否,也就使人们容易找借口来推卸责任。
扫码免登录支付
本文章为付费文章,是否支付0.88元后完整阅读?

如果您已购买过该文章,[登录帐号]后即可查看

随机图文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 1437 篇文章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